我改了好幾版的標題,最終修改成了「All In Web3」,既代表了我的個人態度,也代表了我對於未來工作賽道的認知。
經過之前 個人經歷的介紹 & 離開阿里後踩坑的思考 2 篇文章的描述,加上今天這篇文章作為收尾,截止目前我職場工作生涯的 3 部曲就完成了。( 原文章 Mirror 連結:https://mirror.xyz/arthurwu.eth/YqsaQECSXzohkHc1OAaJwHJZeuzSFPYgpe-YMgYzJWQ )
為什麼選擇 web3?#
原本我個人的傾向就是 web3 > 小型公司 > 中大型公司(在 踩坑 文章中有詳細描述我對於這 3 個賽道的思考),只不過當時我在 web3 中選擇的是跳槽成本更低(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整體與 web2 相同 + 自己本身就做幣的交易)的交易所,又由於 FTX 的暴雷再加上我在小型公司裡踩到的坑之後,我重新花了近 2 周時間去思考後續的路該怎麼走。
之前我也有提到過,在當時我對於 web3 的理解是不太夠的,所以才選擇了交易所業務,期望通過先切入到交易所賽道,再進一步去了解 web3。於是這 2 周我基本啥也沒幹,在線搜了所有關於 web3 相關的信息,囫圇吞棗式的先吸收一波。
接下來聊聊這 2 周及之後與很多 web3 項目方溝通學習後的一些認知。
web3 與 web2 的區別#
這裡我不想談技術層面的區別,更多是想聊聊我們作為個體,或者說從事一份工作,在這兩個領域中的優劣。
web2
優勢:賽道明確、業務清晰、收入穩定
劣勢:空間有限、ROI 低
web2 不用多說,關鍵詞總結來看就是「穩定好、空間差」。它一定是適合一部分群體的,不管互聯網大環境近來有多麼糟糕,這個賽道的底線就已經是其他絕大多數賽道的天花板了。但這個賽道沒有太多增長空間是事實,這個賽道並不對年輕人友好也是事實。
這是一個已經極度成熟的經濟體,那麼從整個經濟體 ROI 最大化角度來說,每個個體單元在裡面就要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,因此個體人員很難在其中有很大的發揮空間,從結果上來看 ROI 就一定高不到哪去。
如果你需要穩定、你需要金錢,不要離開 web2;如果你喜歡自由、甚至有點理想主義,那麼嘗試去理解理解 web3 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。
web3
優勢:年輕有想法的人多、市場早期
劣勢:年輕有想法的人多、市場早期
web3 關鍵詞總結是「年輕有想法的人多、市場早期」。你可以看到很多項目方的 Founder 都是 90 後,甚至很多 96、98 年這種 95 後,並不是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,而是他們才是最前沿最先接觸到 web3 相關理念並践行的人。
對於 web3 來說,我認為這裡的優勢與劣勢是完全相同的。
-
年輕有想法的人多 → 意味著有大把的可能性;同樣也意味著這些人沒什麼操盤大型項目 / 商業公司的經驗
-
市場早期 → 意味著大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,沒有誰高誰低一說;同樣也意味著沒有明確的方向,需要大家去趟坑
因此對於 web3 來說,重點是你看到的是「優勢」還是「劣勢」?
如何學習 web3#
假設上面的問題你已經想清楚了,仍然選擇去了解 web3 並且願意投入相關精力。那麼你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會是:我作為初學者,應該怎麼入門?
思路#
基於此問題我也聊聊我這段時間以來,學習 web3 的心路歷程。因為時間相對還較短,因此我不能說我的例子是一份良好的答卷,只能說僅作各位參考。
我的經驗簡而言之就是 top-down 的形式,基本分兩大步走:
-
第一:你得先在腦海裡有張 web3 的大圖,然後再對大圖中的各個模塊有些初步的了解,基於此了解結合自身的興趣 & 對未來大勢的判斷,選擇一個具體要深耕的方向
-
第二:有了具體的方向後,找到該領域下相關的項目方,不管以什麼方式(全職 / 兼職 / 實習等)投入其中,通過實際的項目再進一步迭代自己的認知
這張 web3 的大圖主體包含 3 塊:3 大領域 + 各大分類 + 分類下具體的項目,足夠一位剛入行的同學花上 1-2 個月的時間好好去理解整個 web3 的生態。
今天不做過多展開,後續會寫一些文章,聊聊我對相關 web3 項目的理解。
具體做法#
-
工具層:熟練使用 Telegram、Discord、Twitter(用以找尋相關信息)
-
知識層:
- 視頻內容學習(B 站搜索「北大肖臻老師《區塊鏈技術與應用》公開課」)
- 書籍內容學習(一本書讀懂 Web3.0)
- 資訊類 App 使用(PANews、Followin)
-
應用層:
- 錢包的註冊、使用(MetaMask)
- 交易所買賣(建議僅做嘗試,主體是期望通過 币價 / NFT 的波動,去理解它們背後的價值鏈)
- DAO 組織學習(這是我認為最快可以接觸到 web3 項目的途徑,每個人都能在其中做相關貢獻,找準適合你的 DAO 即可)
- 找一份工作(以「兼職 / 全職」的方式,整體參與一個項目)
web3 其他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事#
前面已經提到了 web3 市場目前處於一個初期階段,因此大部分投入其中的人都是在幫忙建基建,暫時它沒有一個明確的回報周期。這也是我對要投入其中同學的一個忠告:時機的選擇很重要。
一個新市場的蓬勃發展一定會經歷好幾個周期,不斷上下波動。從山頂、山腰、山腳這 3 個不同的位置進入,你看到的風景以及接下來要走的路是完全不一樣的。這裡有一個悖論就是:我不投入到 web3 市場中,那麼我對這個市場的相關情況了解就會偏少,這時候我如何知道這是山頂、山腰還是山腳呢?
我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,但它有不同的解法。我把這些解法分為 3 種,它對應的也會是 3 種不同的人:
- all in 的選手:在我了解了相關理念、項目後,我感受到了 web3 的魅力,不管前路多麼艱險,我仍然要 all in 進入
- part in 的選手:我有主業工作養家糊口,但我相信 web3 是未來,因此我一直在用空閒的時間去了解這個生態,去追蹤它的相關情況,甚至兼職貢獻一些項目
- wait in 的選手:我等這個賽道被培育起來,是一個確定性十足的市場,再進入
這 3 者沒有對錯之分,重點是結合自身的情況,再去做相應的選擇。當你做了不同的選擇後,你所獲得的結果也會是不一樣的,只要你真的想清楚了,我們在 web3 相見。
也歡迎大家隨時找我交流溝通,TG:Arthurwu24、WeChat:arthurwu2020